2023年10月10日
作者:培正中學 黃浩政
「碳排放」、「地球暖化」等關鍵詞,近年悄悄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更是受到了國家和國際社會的關註。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我國主席習近平提出中國將致力實現在「2030年前達到碳達峰、2060年前達到碳中和」。所謂「碳中和」即是指壹個國家內產生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能夠通過植樹、節能等措施抵消,實現二者平衡,達到相對「零碳」。要做到「零碳」絕非易事,作為地球村壹員的我們又能夠怎麽做呢?
澳門是壹個名副其實的彈丸之地,道路多為曲折且狹窄的小巷,因為市民們都偏向使用電單車。根據統計暨普查局的資料,澳門現時註冊電單車高達12.3萬輛,但本地電單車位卻只有7萬多個,嚴重供不應求,這充分顯現了澳門車多地少的特點。車輛過多,車位不足,道路復雜,導致車主們找車位的時間增加,更易造成道路堵塞。在行人道上泊車,甚至在壹個劃定的車位中擠下兩部電單車,司機們和市民們都司空見慣。這引申出來的問題不只有道路擠塞,甚至是影響到周邊行人的安全。同時,這也會使在行駛中消耗更多時間,從而提高碳排放量。這些現象在各界比比皆是,而交通部分只九牛壹毛罷了。
幸好,各界都在為零碳目標而努力地做出著改變。同在交通方面,截至今年壹月底,據交通事務局統計顯示,已投入營運的新能源/環保巴士(天然氣及增程序電動巴士)共121架,占比約 31.3%。據澳門兩間巴士公司新福利及澳巴的數據顯示,新福利引進56架增程序電動巴士。新福利方稱,有關巴士預料可節油36%,不排出氮氧化物,壹氧化碳排放減少約97%,二氧化碳排放亦減少約25%。在增程序發動機工作時,采用澳門現時尾氣檢測儀檢測,結果是尾氣中有害氣體碳煙顆粒物及氮氧化合物的含量為零,相對比較環保。
學校也在為達到碳中和而默默付出。4月28日,澳門培正中學舉行全國零碳學校試驗單位揭牌儀式,成為全國首間零碳學校。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碳中和發展委員會副秘書長周平教授亦親自到澳門培正中學參加揭牌儀式,分享應對氣候變化的科學知識。
透過電單車違泊等交通問題的聚焦,我們回顧目前正在實行「零碳」的措施,再放眼未來,為碳中和的目標而努力著。我相信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在中國,在21世紀的我們都能為這個地球做些什麽。我亦相信將會有更多同學們擁有良好的環保和零碳觀念,每壹個人都做到零碳新壹代。